


为响应国家“十四五”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号召,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激发乡土文化活力,促进乡村文化产业振兴,7月9日,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儒韵齐风——匠心故里”社会实践团队来到济宁市汶上县中都街道,对村民进行了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的讲解普及。
在实践过程中,团队采用了考察调研与开展皮影戏专题讲堂等多元化形式,村民尤其是小朋友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针对宣传对象的年龄跨度较大这一情况,团队准备分两个板块的内容开展实践。对7~15岁的青少年采用授课宣讲的模式,对30~80岁的中老年人主要采取考察调研的模式,双管齐下,多方结合。从前期备课、编写课件和教案,及时准备调查问卷,团队都做了充足的分析和准备。团队设计了诸如中华优秀文化遗产的分类举例,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的详细讲解课等内容形式丰富多样的系列课程。
上午团队在村委主任的带领下开展实地调研,每家每户走访深入调查。据采访,村民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并不是很充分,对皮影戏的了解只是略知其表演形式或历史起源。下午实践团队到达济宁市汶上县中都街道村委会礼堂,志愿者们开始了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的宣讲授课。宣讲共分为两节课,在第一节课中志愿者们首先让小朋友们分享了自己心目中的皮影戏,第二节课主要是与孩子们互动,团队将讲台让给孩子们,近距离观看了皮影戏相关表演视频等,让他们跟大家分享自己听完一节课后对皮影戏的了解以及心得体会。
此次社会实践向村民们广泛普及了皮影戏的有关内容,使其感受悠悠儒韵,领略独特匠心,将有利于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及程度,让它们走进更多人的心中。在感受中华文化魅力、探寻中华文化记忆中留住“文化”之根,传承“非遗”之魂。
来源:历史文化学院
审核:徐哲
编辑:赵淑贤